林景臻: 主动创新 转变融资支持模式-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
林景臻: 主动创新 转变融资支持模式
时间:2021-07-22 16:54:48

7月22-23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的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举办。作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行业盛会,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单位逾1300人出席,其中包括34个国家驻华使节,25家金融机构、64家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以及众多工程装备、国际咨询、工程服务等产业链企业的高管率团出席。

林景臻-s.jpg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

        在7月22日上午举办的“金融高管对话—金融创新破解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瓶颈”主题论坛一上,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作为发言嘉宾,分享了他主动创新,转变融资支持模式的观点。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认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全球疫情防控不平衡,各国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新兴市场国家在政治稳定、主权信用等方面的风险有所上升,给国际基础设施项目获得融资支持带来新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主动创新和转变融资支持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可以从强化核心产品的场景化融合、融资参与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提高绿色融资等方面出发,顺应国际形势和客户需求变化,团结协作、不断探索创新,为国际基础设施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以下为发言内容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当前,全球疫情反复,给国际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挑战,全球业界惟有携手合作,方能突破瓶颈,共赢未来。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四点思考。

        一是强化商业银行核心产品的场景化融合,为企业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链条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新形势新的模式下,项目自身的商业可行性尤为关键,商业可行项目可融的前提与基础,资金要发挥伙伴精神,立足各自优势,在项目前期共同做好项目的顶层设计,企业发挥行业及项目管理的优势,搭建合理商务结构,增强项目的商业可行性,而银行要发挥融资专业的优势,为项目融资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和结构创新。要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实现项目风险在业主、承包商、运营商、购买方之间的合理分担,提高项目的可融性。

        二是融资参与主体,以中资机构为主向多方共同参与转变。要充分利用各类金融机构的特色优势,例如多边机构在整合国际资源、推动国家间政策协调等方面具有优势。融资环节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面临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保险机构熟悉其辐射地区的国别等风险,可在一定程度反思及分担企业及银行承受的风险,多方机构的参与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可融性,顺利实现融资关闭。

        三是融资渠道从间接融资为主兼顾直接融资转变。要积极探索股权、债券等资本市场的创新模式。我国基础设施“走出去”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融资工具比较单一,当前,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而资金缺口巨大,特别是权益类资金,银行可以参与国际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同时也可以引进比如丝绸基金、中投等主权类投资机构共担风险,分享收益。

        四是融资项目选择从传统的基建项目向绿色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转变。要积极进行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大势。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符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设施项目在融资端将更受青睐。中国银行愿与工程承包企业一道,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开展融资创新,着力打造绿色工程。

        综上,中国银行愿意继续发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与在座各位团结合作,携手创新,为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关于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

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2010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创办,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聚焦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话题,旨在为业界提供一个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发现机遇、寻求合作的国际专业平台。